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结核 > 肺结核
编号:13632610
心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0
     【摘 要】根据肺结核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对提高肺结核病的化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早日痊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肺结核;作用

    心理干预是指由第三方介入的心理问题的疏导,是对人情绪的特效管理。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性分枝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常见、慢性消耗性疾病,因其具有易复发、久治不愈等特点,患者心理压力大,负性情绪明显[1-2]。工作中,我们对肺结核患者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态与疾病关系进行分析,展开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

    1 确诊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干预

    1.1 心理状态

    在肺结核的确诊期,患者因日常生活行为的被隔离和亲朋好友的疏远而产生强烈的自悲感;同时,又会因为对疾病性质和治疗手段不了解而产生悲观、抑郁的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又极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心。

    1.2 心理支持

    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其接触。尽量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条件;主动介绍病房环境和医务人员情况,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无助感;对患者从言行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加以关注,尽量满足其心理和生活上的需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24 字符